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起源和全球迁徙(下)

frazer 人类行为密码 2019-11-23


导读:人类学在过去10-15年内有了长足进展,过去有关人类起源和迁徙的争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已得到解决。例如现代智人是多地起源还是单一非洲起源已经清楚,成为科学常识。分享这个系列讲座,分上中下三讲。第一、二讲是《人类起源和全球迁徙路径》(上、下),第三讲是《华夏起源、民族融合和文明传播》。主讲者Frazer老师对哲学、人类学、文明史造诣深厚,讲座内容精彩,可以说代表了分子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经作者授权,本号分三次转载。Frazer老师1977年大学工科,1986纽约州立大学MBA,现退休居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在讲座的上一讲,介绍了人类学研究的四种方法以及生物分子学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结合本人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做的基因检测介绍了现代智人7万年前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路径(之一)。


这一讲企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人”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他们与“动物”的分界或联系在哪里?现代智人究竟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2. 中国人是本地起源的吗?北京猿人、蓝田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3. 气候/冰川变化、环境变化和人类迁徙的关系。


要搞清“人” 的定义,就必须了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我在上一讲的讨论部分贴过一张图:




这张图概览了地球45.5亿年的演化历史,可以看出,地球的前5亿年彻底无生命,但从40亿年前开始,生命开始发育,从此生命演化的进程被启动,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演化过程,直到今天。无数的生命被产生,也有无数的生命走到演化死胡同而消失了。但无论今天的生命如何高级和复杂,我们都可以往前追溯到我们40亿年前最初的祖先:原核细胞。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生物学家开始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来命名各类生物。


比如我们现代人的分类是: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Kingdom: Animalia 

Phylum: Chordata 

Clade: Synapsida 

Class: Mammalia 

Order: Primates 

Suborder: Haplorhini 

Family: Hominidae 

Genus: Homo 

Species: H. sapiens 

Subspecies: H. s. sapiens 


即我们人类是:动物-脊索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科-人属-智人-现代智人 这样一条线下来的



这个图里的每个物种都有类似的这么一条命名路径


因此,人是演化的结果,这说明,人有祖先,但人的祖先未必是人类。你顺着你的祖先一直往前推,推到某个边界,再往前推,那个“人”和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到了某个时候,就不能继续用“人”来描述那个生物了。这时你就必须承认,人类有个动物起源,你和他们之间有着遗传关系。


如果按照25年一代算,往前推8000代就是20万年,这个时候正好是我们现代智人(Homo Sapiens)在非洲出现的时候。我们来看一张图:




其中秀肌肉的那个就是智人。他在“人族”之下。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用“人族”来定义“人”吗?如果如此,那么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否也应该算入?再说,为什么不用“人亚科”来定义“人”呢?或者再往前,用“人科”来定义“人”?如果那样,还需要把其他几种猩猩包括在“人”的定义内。


按学界规范,各物种的演化如果在1000万年之内的话,就可以划在一个“科”内。如此说,人科与猩猩科应该属于一个科,因为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组只有不到2%的差异,分化历史也不到600万年


再来看下图:



这是真人(人属,Genus Homo)内部的谱系结构 智人(H.Sapiens,绿色部分)与直立人(H. Erectus,蓝色部分)是他的两大分支。


真人的祖先是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他们也在“人科”之下,大约生活在400万年前。南方古猿280万年前分化出“能人”(Homo Habilis),他们演化到150万年时走进死胡同灭绝了。


南方古猿的另外一支在190万年前演化成了“直立人”(Homo Erectus)。这一支演化的时间很长,一直到7万年前才灭绝,而且留下了亚种,包括在中国地区的我们熟悉的几个亚种,如北京猿人、元谋人和蓝天人等。他们经常被误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这个后面再说。


和我们最相关的演化,是“智人”的出现,而智人通常包括三个亚种:现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后面两个是从海德堡人分化出来的,他们大约生活在30-40万年前,并灭绝于3万年前。


下图是海德堡人和尼人/丹人的活动区域/路线以及时间。




这两张是尼人和丹人的模拟像。


现代智人是否和他们有过混血?有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1%到4%的尼人基因,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土著身上甚至有6%的丹人基因,所以他们至少都是现代人类的表亲。


再来看看现代智人出现之后,特别是走出非洲之后在全球的基因谱系分布构成的8个分支:(基于父系的Y染色体),见下图。



这张图很重要,是人类演化的单倍体关系图和分布图,特别看底部,下面几段会反复用到。


可以看出:

1. 现代智人的底部是A型(M91),最为古老,都在非洲,代表是非洲的布须曼人(Bushmen)


2. 然后是B型(M60),也在非洲,代表是有名的俾格米小矮人(Pygmy)


3. 其他6种类型都是7万年时走出非洲之后的类型。


其中: D(M174)和E(M40、M96)都是黑人类群,有意思的是E走出非洲后又不知为何有折回非洲了(是不是开了长老会,不愿再冒险前行,决定杀回老家?显然是保守的一类),所以今天只有非洲才有,代表是尼格罗人(Negroid)。


携带D的类群则比较无畏,决定继续前行,一路迁徙到东南亚,称为今天的尼格利陀小黑人( Negroid)。有意思的是尼格罗人身材高大,多在1.8米以上,而尼格利陀小黑人多在1.5米以下,但倒是这些小矮人更为勇敢,一直冲到东亚,包括日本列岛和青藏高原(M174)。


4. C群(M130、M216)在大约5万年前沿海岸线一路跑到印度河流域并继续向东前行,他们一路南下进入印尼和澳大利亚(C4,M347),另一路继续东行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并沿南海/东海大陆架一路北上走到日本列岛(C1(M8、M105、M131))。


5. F群在时间上较晚一些,但他们下面的亚型很多,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祖先。他们出了非洲后向北来到两河流域,大约在三四万年前开始扩张,下面有14种亚型,分布于南部印度, 斯里兰卡, 云南, 朝鲜半岛,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



如图,G到T在欧亚大陆西部成为高加索人种。


NO单倍型类群在3.5到4万年前出现在东亚,形成蒙古人种,取代棕色人种成为东亚的主体人群。


其中,单倍型类群N(M231)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


单倍型类群O(M175)最常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下面的O2a1 (M95,这是我的父系来源,所以多说一句!)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特别分布于南亚语系人群,孟加拉人,侗台语系人群和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人。(看来我是十足的南蛮!)



也是在大约3.5万年前,P群(M45)下的Q和R人群来到了中亚,但大多Q人群(M242)向东迁徙加入蒙古人种,部分继续东迁,大约1.5万年前跨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形成亚美利加人种(Q1a3a ,即M3)。



R(M207)是中亚地区的主要类群,其中: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

·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其子群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



这张图对走出非洲后的单倍体演化路径描绘的比较清楚直观:




有关“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详细内容,可见维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7%B1%BBY%E6%9F%93%E8%89%B2%E4%BD%93DNA%E5%8D%95%E5%80%8D%E5%9E%8B%E7%B1%BB%E7%BE%A4


再回过头来看看“人”的定义,在基因层面,我们至少可以这么说:


1.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人类”,是非常狭窄的人类。往后回溯,还有许多其他人种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走到今天。


2。 广义的“人类”包括我们今天称之为“动物”的那些物种。其实我们就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沿着一条特定的路径(完全自然演化,无设计)幸运地存活到今天的一个物种。我们有幸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动物属性和我们的动物起源。不深刻体会这一点,就不可能对“人性”有深刻理解。其实我们的许多生物特性,甚至是社会特性,都可以在生物界找到答案。


有两个有意思的遐想:


1. 如果有其他人种也有幸存活下来,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社会结果和伦理观念会是怎样的?“人类大同”该怎么理解?“人人生而平等”又该如何理解和实践?非常好的科幻题材,是不是?


2. “尼人”和“丹人”没有生存到今天,和我们的现代智人是不是有些关系?相信环境淘汰因素,但他们毕竟与现代人类有过3万年左右的重合期。他们是不是被现代智人在“竞争”中消灭了?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在争夺果子、猎物和生存空间时会大打出手,野蛮屠杀。如果如此,人类的“原罪”至少从那时就开始了。关于尼人消亡的理论非常之多,有兴趣的可读维基“尼人的灭绝”这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anderthal_extinction。


第二部分:非洲起源(单一起源)还是本地(多地)起源?中国人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的后代吗?


关于人类起源,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对单一起源论(Monogenism)而言:不同物种有共同起源,有共同祖先,

对多地起源论(Polygenism)而言:不同物种有独立起源,无共同祖先,


人类起源的“单一起源论”目前已经是学界的压倒性主流,但能到达今天这个认识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直争论到今天,从来没有停止过。


虽然20世纪中期后科学研究的证据越来越支持“单起源”说,但仍有人坚持多地起源说,例如美国的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他在1962年说,现代智人是分5次在5个不同地点演化的。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个科学争论,不如说是个文化/心理争论。本来应该是正常的学术研究,但很容易因为民族自尊心而让情感替代(或无视)事实。


对任何一个对本民族文化有高度认同感/自豪感的民族来说,说自己的民族起源于另外一个民族和地方,心理总是感觉不对味。基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欧洲人,澳洲人,美洲土著,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世世代代在一方水土养育下演化到今天,或干脆就是神创的。这似乎成了民族自尊心的基础。


自近代人类学考古史上,有这样二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1921年在赞比亚Kabwe发现了一个头盖骨,这个头盖骨因为形状特殊被送到伦敦历史博物馆的Arthur Woodward那里。Woodward先生是当时世界最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头衔是英国古化石学秘书长和英国地质学会主席。


当时的欧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要证明欧洲人的起源,而当时欧洲学界普遍相信欧洲人起源于北方,没有人会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大家都认为,非洲是文化上的死水(Backwater Theory),优秀高贵的欧洲人种的祖先怎么可能出自黑非洲?!


Woodward先生研究了这个头盖骨,也发现到了它具有许多现代人的解剖特征,但除了把这个头盖骨对应的人种命名为“罗德西亚人”外,就没有把它和现代人起源联系起来,反而认为它是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在非洲的一个幸存者,只是到了很晚近的1万5千年时才演化成智人。


其实,罗德西亚人是与海德堡人平行演化的一个现代人种,在人类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而海德堡人就是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很可惜,直到40年后学界才重新认识到Kabwe头盖骨的价值。


第二个故事:1941年的南非,一个农在一个叫Border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残骨,然后把它送给了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南方古猿”的Raymond Dart教授。


Dart教授派三个年轻学者,一个地质学家,一个考古学家和一个人类学家在1941年到1942年对该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更多的骨骼,包括一些4到6个月儿童的骸骨。


有趣的是,他们在1945年发表的论文中说,虽然这些骨骼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但一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可能是后来有人将现代人类骨骼埋到了较早期的地质层中了,所以这些化石不能算数!


后来到了1970年(差不多30年后),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的考古学家Peter Beaumount开始重新考察这个山洞并对骸骨做了重新分析。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证明了非洲并非文化死水,而是最早的现代智人的摇篮,有着10万年以上的历史。当时还有许多人持怀疑态度。三年之后,德国体质人类学家Rene Protsch进一步证明了非洲不仅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而且人类的祖先从那里迁徙到了全世界。


有意思的是,自从19世纪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之后,欧洲的人类学家似乎非常钟情这个品种,原因有二:一是尼人高大帅,脑容量也不少,但更主要的是尼人是在德国首次发现的。从地点看,这个很像是欧洲人的祖先。


其实尼人和现代智人大约在6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完全是两个进化方向,从基因距离上看,欧洲人与非洲智人的距离是非常近的,而与尼人相隔甚远,这个可以从下图看出:




可以看出,智人是中心那块小星云,虽然有离散,但都非常靠近。而尼人在右上角,丹人在右下角,和智人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为什么要认基因距离那么远的尼人作为祖宗而羞于认非洲的黑智人为祖宗呢?除了情感上的“本地”之外,没有别的解释。


显然,地点在哪里并不能作为判别祖先的条件。不管你发现的古人遗骨是在德国,还是在北京,这和你的祖先从哪里来没有一点关系。(顺便想到一点,游牧民族也会这么思维吗?祖祖辈辈生于斯葬于斯,也许是农耕文化的特点?可惜没有想到农耕文化只有短短几千年历史,在那之前,古人都是采集-狩猎的,哪里有果子有猎物就往哪里去,之后是游牧的,哪里有牛羊马吃的草,牧人就往哪里去,哪有那么强的“本地”观念?


在哪里发现古人遗骨就认定哪里是“人类发源地”是可笑的想法,那些地方也就是“人类栖息地”而已。就像我如果移民到澳洲10代之后,我的后人看着我的墓地而不能说我“发源于”澳洲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单一起源”还是“多地起源”说,都承认全世界的古人类(如“直立人”,尼人、丹人)都是从非洲起源的。真正的争论在于:现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是这些古人类独立地在各地演化成了今天的现代智人,还是说智人全都是在非洲出现的,他们在非洲生活了10多万年突然决定在7万年前走出非洲并迁徙到全世界,而那些几十万年以前的直立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都已经灭绝而没有后代了。


这两种模型可以用下图表示:




左边的多地起源说意思是古人类从非洲2百万年走出后,一直平行而独立发展到今天的现代人类。右边的非洲起源说意思是当时走出非洲的古人类走到大约10万年前的时候就全部灭绝了,是另一支已经进化成现代智人的人迁徙到全球,成为今天的我们。


“人类”(用引号的目的,是想说明,每次出走的并不是一种物种)走出非洲并不是一次,250万年前,人类从Hominidae(人科)演化成了Homo (人属),在大约200万年前出现了东非直立人(Homo Ergaster)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就开始往非洲外走进入所谓“Old World”了,最远走到东亚,时间大约是170万年前,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130万年前(如西侯渡人),进入欧洲的时间大约是120万年前。


Java Man 爪哇人 (70万年到10万年前)

 Yuanmou Man 元谋人 (170万年前?有争议)

Lantian Man 蓝田人 (80万到75万年前)

Nanjing Man南京人 (30多万年前)

Peking Man 北京人 (50万年前)

Meganthropus 魁人 

Solo Man索伦人

Tautavel Man托塔维尔人

 Georgian Man格鲁吉亚人


注意:山顶洞人不在此列,山顶洞人随与北京猿人同在周口店,但与北京猿人完全是两个年代和不同演化方向的物种。山顶洞人是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1万多年前,是一种古老的蒙古人种,或者说,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


所以我们常说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都是这些早期直立人的后代,他们到了差不多10万年前,在现代智人到达之前都已经灭绝了。(顺便说一下,今天中国人和这些所谓中国祖先的基因距离要比和非洲兄弟大太多了!那些都还是智力低下并走入进化死胡同的物种,就不要在把自己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这张图描述了直立人大迁徙路线和生活过的地方。


可以从若干方面证明非洲起源说:


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一个是用线粒体DNA追踪母系演化路径,二是用Y染色体追踪父系演化路径。分子人类学家画出的单倍体谱系结构已经越来越庞大和精细,逻辑清晰,体系自洽,而且近百万个DNA采样没有一个反例。这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似乎无论从什么方向开始拼,总能在结合部合拢。


由于每一代从亲代到子代的复制过程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碱基对(大约30个)的变异,所以第一:时间越古老的人种基因多样性就越大,反之越小。事实上,我们知道基因最大的奇异度在非洲,而最小的是美洲土著,因为人类进入美洲只是1.5万年前的事,而智人在非洲的历史差不多有20万年。


第二,奇异度小的族群一定是奇异度大族群的分支。摘引网上一篇文章上的一句话:“如果把人类世系看作一棵"进化树","树根"就是非洲原著民桑人(San people),最新长出的"树枝"则是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岛上的居民。”


由于时间和篇幅,有进一步兴趣的请网上自行搜索这个主题。有太多讨论。


第三部分:人类起源和迁徙与环境/气候的关系。(由于时间和篇幅限制,这部分只能简略介绍)


人类起源和迁徙和地球的环境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环境变量就是冰川期变化。气候和化石记录表明人类和前人类的许多活动,如物种的产生和迁徙与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气候变化有对应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气候决定了物种的产生、演化和迁徙。


地质时间上我们现在处于第四纪(Quaternary),包括更新世(Pleistocene)和的全新世(Holocene)。这个期间大约是260万年。我们现在处于开始于1.17万年以前的全新世。




人属(Homo Genus)大约就是在更新世早期出现的,50万年后,即200万年前,出现东非直立人(Homo Ergaster)。


在过去的200万年中,冰川周期有20次之多,其中,在过去的70万年中,地球经历了4次大冰川期,见下表:




可见,地球一直处于冰期(Glacier)和间冰期(Inter-Glacier)的交替中,以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味周期。在冰期的顶峰有这样一些特征:

·

全球大约30%都被冰雪覆盖;

·冰层厚度可达3000米;

·大量的海水被固结在冰中,海平面下降上百米;

·今天的许多岛屿与大陆连为一体 (例如:法国和英国一体,日本和爪哇一体,白令海峡可通行);

·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低5到10度左右。(2014年全球平均温度是摄氏14.59度)


这张图可以看出过去40万年间冰川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冰川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天文原因,即地球的自转轨道变化造成日照量的变化。著名的冰川学家,天才的塞尔维亚人Milankovitch在上世纪20年代就解释了冰川的成因,他把冰川的形成归纳为三条:“一伸”,“一倾”和“一抖”,即以10万年为周期的“伸展”,4.1万年为周期的“倾斜”和以2.3万年为周期的“抖动”。 (有兴趣的自己查)


冰川周期变化造成的温度变化、降雨量变化和海平面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影响极大。


简要地说,气候决定了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植物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和种类。人作为采集-狩猎者,必须要跟着动物和植物走,植物怎么变化分布,动物就怎么变化分布,人也就跟着一起迁徙。有果子采,有猎物捕获,那就可以定居下来,没有了,就得迁徙去寻找。


迁徙走哪条路也是冰川期决定的,冰川期极寒时海水下降,大陆架露出海面,路就有了,间冰期来临,海平面上升,路就封了,一封可能就是上万或几万年。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说明气候对人类迁徙的影响:


1. 智人走出非洲的第一次其实是失败的。大约12万年前,正是间冰期温暖期,现在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森林茂密水美草肥的地方,当时有一群勇敢的智人沿尼罗河北上,从非洲的北门来到黎凡特地区(中东两河流域),不幸的是这个极为短暂的温期窗口很快就关上了,撒哈拉再次荒漠,这批智人在那里没有坚持多久就全部灭绝了。


指走出非洲之外的那些早期智人


2. 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是8-9万年之时,正是玉木冰期高峰,温度急剧下降,雨水减少,可以想象非洲大陆森林草原开始退化、沙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出走一定是被迫的选择。


3. 他们从红海最南端的Bab-al Mandeb海峡进入阿拉伯半岛南端(也门):



这就是Bab-el-Mandeb海峡。中间是Perim岛。在人类走出非洲之时,海平面低近百米,Perim岛东侧今天是3公里宽,深30米,但当时和Yemen是连为一体的。西侧今天是25公里宽,深310米,但在当时,估计最多只有几公里宽,当时的人类已有扎筏技术,渡过这个距离应该是很容易的。如果不是冰川期,人类也许过不了这个海峡,也许就没有了后来改变整个人类命运和世界的这次横渡。


4. 这批带着M168基因的人类沿海岸线一路来到西南亚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再沿着印度洋北岸到达东南亚。这时又发生了智人迁徙史上的第二次大灾难:74000年前印尼苏门答腊的Toba火山大爆发,火山灰覆盖印度次大陆厚度达5米,造成6年“核冬天”和1000年的冰川期。这次火山爆发对人类几乎是灭顶之灾,全球智人数量估计只剩2000到10000人,在Levant地区、西亚和东南亚几个“避难所”中活了下来。如果Toba火山喷发再延长那么一年,整个智人就会全部灭绝,世界历史就会完全不同了。


5. 人类迁移史上的第三次大灾难是最近一次冰川期,即从22,000年前开始,持续数千年。这次冰川期把欧亚北部和美洲北部变做无垠的冰原,北纬55度线以北的人类除了几个孤立的避难所,全部灭绝。亚洲与美洲之间的人类迁移往来从此断绝。这次冰川期在距今18,000年时达到顶点,一直到12,000年时才进入下一个间冰期。


6.  环境严酷之时当务之急是生存、迁徙和觅食,生存的严酷性同时也锻炼了人类,加速了智人进化。人类在和冰川的互动中变得更聪明,学会了用新的方法捕食和抵抗严寒,制作新的工具和武器,并练就坚强的意志和体格去应对环境,为后来的文明兴起做了充分的积累。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答疑部分


问:北京人的灭绝,好像不能证明人类是单一起源吧? 

答:上面已经讲了如何证明。并不是用北京人来证明的。


问:新发现的纳莱蒂人,与我们有亲缘关系否?

答:是人属,但肯定不是智人


问:俺好奇的是,被灭绝的那些古人类遗迹怎么证明是来自非洲呢 

答:这个连多地起源论的学者都是承认的。网上有许多解释。


问:生物物种形成一个完整形态,理论上需要多久? 

答:这个不一定。还有看你如何定义"完整形态“。进化变异有相当大偶然性,并不是能用公式计算的。


问:在黄种人体内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白种人体内还高,而非洲人体内要么很少,要么没有,演讲人解释,亚洲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说明黄种人祖先在出非洲时,遇到了居住在西亚一带的尼安德特人,与其结合,再迁往东方。请问是这样么? 

答:欧洲人身上的尼人基因比例比东亚人高。东亚人身上也有尼人基因(如我有1.2%),肯定是因为出非洲不久时和当时的尼人有混血,而且估计是智人男性侵犯尼人女性


问:现代科学观测的结果是后天的基因突变很难遗传给子代,最多到第三代就会有返祖现象。而且很多器官的功能需要协同进化(彼此互为存在条件,必须同时出现),从这一点讲,进化论似乎并不太站得住脚……

答: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不是简单的”进化论“了。


问:这种分析也有问题,难道所有动物都来自非洲,与人一起迁徙吗,灭绝的人与现代人的关系无法证明

答:动物并不一定能进化成人类,所有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来自非洲和讨论的主题不相关。


问:延续了几百万年的物种经不起最近十万年以来的环境考验,与理也不通。

答:不明白这个问题。为何说经不起?是说直立人吗?


问:基因有相似性就一定是同源吗?地球上不会有多个地点产生类似基因的物种?小白问题哈 

答:基因变异是有速率的。比如我们每代有30对碱基突变,所以代数越多,变异越大。


问:小白鼠和果蝇实验来看,即使人工干预下的为获得某种基因特性的交配,其遗传稳定性也要一直人工干预到第N代才有可能稳定。那么,在自然界中怎么保证这种优选连续十几代发生?我认为进化论是无稽之谈。

答:这个无稽之谈被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所认可。据说美国科学院院士中那么多人,只有一人持异议/疑议


问:前面说过通常用1000万年的基因变异距离作为划分,但是非洲发现的头骨不过300多万年

答:前面讲了,生物分类是分级的,域界门纲目科属种,越底层分化时间越长,越上层越短。到了人属下面的种和亚种,就没有1000万年了


问:线粒体追溯到结果是全世界所有已经活过并正在活着的男女,都来自最初肯尼亚的一对男女。也就是说,在那一对男女之前并无今天人类的Y状或环状线粒体。并在他们之后这组标示性别的线粒体也一直被稳定继承没有变异。科学界认为可以把他们视作亚当夏娃。听起来很像创世说。

答:第一个夏娃和第一个亚当并不是一对夫妻。夏娃是个比喻,是用线粒体DNA找到的母系祖先,亚当是用Y染色体找的第一个父系祖先,两个人差好几万年。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之前,主要靠考古和体质人类学,即比较骨骼尺寸形状等来判断。


问:远古时代人类吃老虎挺困难的。

答:现在赤手空拳吃老虎也挺困难的。不清楚和问题的相关性在哪里


问:那么我看到的资料与你介绍的有出入。求推荐你的资料,关于俩人差着好几万年。另外,若两人差着好几万年,人类是如何繁衍呢?不会是男人和母猿杂交的吧……脑洞会不会太大~ 

答:建议先补些课,了解一些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基本知识。母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较强,可以与生物距离较远的物种交配(大部分是被迫!),通过线粒体寻找的祖先相对就会早些。Y染色体完全是另外一条线


问:远古时代的人类狩猎技术非常不发达,主要卡路里的稳定供应是靠女性的采集野果能力,开荤很难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先天不能承受高脂肪食物。只要植物都不开花,你有火又有什么用? 

答:靠采集为主也许可以解释早期的母系社会。但人类的捕猎技术是不断在提高的,后来开荤不一定很难得。


问:其实,联想到今天的转基因技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任意修改、拼接动植物基因。会不会可以推论人类的诞生也有可能是某种高维生物出于自己的需要对当时的远古人类进行转基因的结果………

答:有这个说法,说是被降维打击的结果


问:怎么看待文特尔的人造海藻、并在其基因片段中植入自己名字这事?

答:估计这是未来方向,希望或不希望。现代基因技术可以用基因做成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那样一些原件,然后直接拼装。听过金观涛老师儿子讲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


问:文特尔扮演的角色很像上帝不是吗?海藻是为文特尔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虽然使用了现有海藻的基因片段,但压根儿不来自进化。而是纯设计的产物。不是吗?

答:的确。所以可以假设有个创世意义上的上帝和高维空间的设计。



相关阅读

1、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上)

2、中国人类学之困境与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